English

近年来夏商周考古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下)

2000-03-03 来源:光明日报 王巍 我有话说

7、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显著进展,夏商周三代的年代框架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夏、商、周三代的纪年。共有考古、历史、古文字、天文、物理等方面的7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这项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围绕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而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研究。3年多来,各学科的专家们密切协作,群策群力,联合攻关,在西周诸王的在位年数、武王克商的年代、商王武丁的在位年代、商汤灭夏的大致年代、商代和夏代的积年等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尚需时日,在众多问题上,参加工程的学者们的见解也并不一致,但较之于工程启动之前各个课题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则是不争的事实。有理由认为,工程的实施对各相关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特别是工程所倡导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符合学术发展的趋势,代表了21世纪学术研究的正确方向。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考古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田野考古学为区分夏、商和商、周王朝提供了考古学的界标,为碳14测年提供了宝贵的测年标本。古文字学界对甲骨卜辞和金文的分期断代研究与考古学的商、周文化陶器和青铜器的分期基本上吻合,这就为对商周时期文化及其历史的综合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8、商王朝周边地区方国文化遗存的不断发现,有力地推动了商王朝与周边方国关系的研究。

甲骨文记载的王畿、四土、四方等三个层次,与考古发现的商文化分布中心区,边缘区及影响区等三个层次基本吻合。西周时期诸侯国遗存的不断发现以及对其文化的深入研究,为探讨西周王朝与诸侯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9、深化了夏商周铜矿来源的认识。

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古铜矿的发现及三代铜器中铅同位素的分析,为人们了解三代铜矿的来源提供了线索,并为研究商周王朝向周边地区扩张的背景和目的提供了新的视角。

10、对夏商周时期各区域文明与夏商周文明的关系有了新认识。

长期以来,因周边地区发掘工作较少,使人们曾认为,在夏商时期,黄河中游以外的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江西新干商代大墓、特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器物埋藏坑等南方商代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及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曾在学术界成为定说的传统观点。一系列新的发现雄辩地证明,在夏商时期,某些地区曾存在着相当发达的区域性青铜文明。但是,它们并非与世隔绝,而是与中原王朝及周围方国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些联系和交往,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和各自文化的发展。我国高度发展的古代青铜文明是多元一体的,是由各地青铜文化的先进因素汇聚而成的。夏商周时期各地的文明因素如百川归海,最终汇聚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文明,也为其后以汉族为主体、由多民族文化构成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关于青铜器在夏商周时期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

大量考古发现表明,在商代,青铜器主要是被用于礼器和兵器。在生产工具方面,仍以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即使在西周时期,这种情况仍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三代青铜器的主要作用,似并非直接在于促进生产的发展,而是被用于维护商王朝的政治统治,即用于体现礼乐制度的礼乐器和用于军事征战的兵器。这是中国青铜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

12、关于商周时期家族组织和社会结构的研究取得进展。

70年代以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一旦国家出现,原始社会赖以维系的血缘关系便被地缘关系所取代,然而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殷墟西区墓地等夏商时期家族墓地以及西周时期“邦墓地”的发掘向人们展示出,在夏商周时期,家族组织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家族组织的长期存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宗法制度,族权与王权的结合,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也是古代东方奴隶制的典型特征。

13、关于夏商周时期主要的生产者及其社会地位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70年代之前,学术界多数人认为,在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如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西方古典奴隶制一样的奴隶,并将西北冈祭祀坑内的死者均看作是奴隶。对此,有些学者先后指出,在战争中被俘获的战俘被作为牺牲而遭杀戮,并不能构成奴隶的身份,只能是人牲。殷墟发掘的一些迹象表明,商代主要财富的创造者应是商代社会的基层单位——族的成员,即甲骨文中的“众”。他们战时为兵,平时务农。其身份应略高于由战俘或罪人转化而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奴隶。“众”的大量存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战争中发挥着主力作用,在西周时期似也没有根本性变化。它也是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

14、运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夏商周代历史和考古研究日益被重视,多学科协作攻关渐成风气。

注意采用遥感、探地雷达、金属成分分析等自然科学的手段,对商代都城的布局、青铜原料的产地和制作工艺进行分析;运用体质人类学的方法辨别商代各地人种群之间的关系;通过植物种籽、饱粉和动物骨骼研究夏商周时期的自然环境、夏商周时期聚落群分布的变化及其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等方面的研究已在有计划地进行,有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对商代家族组织和人种群进行遗传基因的研究也已起步。

15、对三代生产技术及工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推动了对三代的采矿、冶铸、琢玉、制骨、髹漆、纺织及农业等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的研究,使我们可以逐渐清晰地描绘出三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画卷。

以上对近几年夏商周考古学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简单的概括。限于篇幅和作者的学识,可能有挂一漏万之嫌,有些看法也可能失之偏颇,欢迎指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